Search

【給未來的教育】

許多朋友知道我跟我先生選擇讓我們小學的孩子讀體制外的蒙特梭利...

  • Share this:

【給未來的教育】

許多朋友知道我跟我先生選擇讓我們小學的孩子讀體制外的蒙特梭利共學團體時,都會露出擔憂的眼神,接著會問:他們以後怎麼辦?要出國嗎?能銜接回體制學校嗎?

在我的女兒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跟我先生就開始討論教育對我們的意義與期待以及我們希望提供什麼樣的教育給她。影響我們想法的,應該是我們自己的教育體驗。

我先生在我眼中,是個學霸。從小上資優班。高中出國住校、一直讀到常春藤大學、雙碩士加博士。他其實不愛花長時間讀書,所以培養出很厲害的考試能力,短時間內能記憶大量的知識,但考完試可能就忘了一半。

我呢?從小就不愛讀書。小學出國後才燃起讀書的意願,屬於勤能補拙型的學生,後來成績中上,從一個 OK 的大學畢業。

如此不一樣的求學過程,但我們都在進入職場後開始質疑我們前半輩子的學習是為了什麼。我的人生意義就這樣嗎?好像以前在學校所學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上用到的不多,而我們也沒有因為找到好工作後就快樂無比,反而一直覺得生活少了些什麼。

我先生從事高科技的工作,對未來的世界抱著指數成長與無法預知的期待。透過我們自己與身旁友人的經驗發現,成績好與賺很多錢並無法確保快樂人生。了解自己的人生追求而選擇做的學習與工作,才是有意義與享受的。錢能滿足自己的生活就夠了。

既然這樣,我們希望教育能讓孩子從更小就有機會開始探索與了解自己與人生意義。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做個對社會有正面貢獻,有善心的人,比要學什麼跟從事什麼職業更為重要。

面對未知的未來,更無法從學科面來預備孩子。能夠幫助他們能好好,開心生存下去的,是保持對一切的熱忱與好奇心、面對挑戰與挫折再試試看的勇氣、還有終身自我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參訪國內外不同體制的學校,也去美國看到蒙特梭利國高中孩子的樣貌後,我們選擇了以人為本的蒙特梭利教育,因為它注重發展每個人獨特的潛能,為的是人,自然與世界的和諧共處。從生命之初,蒙特梭利一步步在醞釀孩子邁向獨立,同時能適應家庭、文化、社會與世界,成為參與其中的一份子。適應力是多面向的,包括:
👉 自主學習力
👉 溝通與社交能力
👉 解決問題與挑戰的能力
👉 相信自己可以面對挫折與未知的自信與能力
👉 毅恆力
👉 謀生力
👉 執行功能
👉 思辨能力等

我相信具備上述適應力的孩子,足以面對未來。其實我們一生都需要去銜接與適應各種生活改變:幼兒園到小學、踏入職場、轉換工作、婚姻、育兒、生死.... 適應不同的教育體制,只是人生多種銜接中的一項。

就算是自己真心思考過後所選擇的人生方向,還是可能有變數。但不用太擔心,因為不管生活怎麼變,預備好的孩子都能夠適應與自在。

孩子未來會快樂嗎?我也無法確定,但至少我能說,他們目前眼中還是充滿生命力的光芒、開朗開心、喜歡上學、獨立自主、擁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意。照顧別人對他們來說很自然。他們的學科能力也超過同年齡的孩子,但只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符合興趣與發展需求。就算以後的人生不快樂,至少在求學階段是快樂的。

今天看到「親子天下」在 2020 年 4 月,對全台 18 歲以上曾在實驗教育、自學的畢業生,做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有 269 位畢業生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人生重新選擇,96% 仍會選擇體制外學校。

看著我的兩個孩子,如果可以重新再選,我還是會選擇蒙特梭利。
.
.
.
.
#教育可以不一樣
#教育的意義
#蒙特梭利在我家

今日好片
體制外教育畢業生的真心話 https://reurl.cc/Md7yoK

Photo by Laura Rivera on Unplash


Tags:

About author
從懼怕小孩到成為兩個小孩的媽媽.... 從幫女兒找學校到投入教育基金會的工作.... 從小孩的幼兒園認識蒙特梭利到拋家棄子取得 AMI 0-3歲的師資證照.... 成為媽媽讓我的生活重新設定,它帶我探索生活、育兒、教育與人生的意義,因為當媽媽真的不容易!!
初學說故事人 | practicing storyteller 蒙特梭利生活 | montessori lifestyle
View all posts